whch.com.cn@qq.com

校辦電話:027-50186967

招辦電話:027-50186998

心理輔導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德育視窗>心理輔導

武漢市長虹中學校本課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文章來源:本站編輯  更新時間:2020-05-18  浏覽次數:

武漢市長虹中學校本課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課程開發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随著(zhe)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生事(shì)物紛至沓來,社會關系日趨複雜化,人們的思想呈現出多元化。學校内外各種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日益增多,學生的内心世界也更爲複雜。心理健康的諸多問題,已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往,阻礙著(zhe)他們的健康成(chéng)長,進而也將(jiāng)影響著(zhe)我國21世紀的國際競争力。重視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hǎo)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是時代的呼喚!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中學時期的學生心理發展迅速,正處于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成(chéng)人感、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青春期的出現又會給他們帶來許多困惑不安、心理問題。由于有的問題具有不可彌補性,而預防勝于治療,因而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成(chéng)長和發展所必需的。從我國中學生心理現狀來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容置疑。在以往諸多的教育學、心理學教科書裏,我們很少看到有關對學生心理關懷和輔導的内容。我們一方面(miàn)提出教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另一方面(miàn)卻對學生的心理知之甚少,這常常使得我們許多教育措施流于形式,口号多于行動,虛名多于實效。于是,教育的不少老大難問題,諸如“提高課堂45分鍾教學質量”、“提高德育實效”、“克服高分低能(néng)”、“減輕課業負擔”等一直沒有很好(hǎo)地得到解決,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使許多學生産生了輕重不一的學習問題、情感問題、交往問題等種種心理問題;産生高度的焦慮甚至恐懼,動辄離家出走,受到小小委屈便憤而自殺,或求助于宗教迷信以求心靈的安甯和焦慮的擺脫。  由此可見,爲了滿足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爲了防止中學生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發生,爲了培養中學生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需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符合未來人才發展的需要。以高新科技信息産業化爲标志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人的思維、意志、情緒、性格等心理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僅限于"知識"的多寡,敢于冒險、善于競争、善于合作,富于創造是對未來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而這些品質無一不是與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因此,心理素質是素質發展的基礎,未來社會的人才應該是具有良好(hǎo)心理品質、健全人格的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教會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學會如何适應環境,教給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法,使他們在今後千變萬化的社會中能(néng)夠自立、自強、自主、創新、能(néng)夠勇敢的生存下去;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dào)理和爲人處事(shì)的方法,使他們盡可能(néng)地得到全面(miàn)和自由的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學科取向(xiàng)的課程體系,強調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劃一的教學目标,難以顧及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需要,導緻其倍受批評。德育工作過分以來灌輸和說教,難以將(jiāng)道(dào)德規範内化爲學生的信念和行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種以個體發展的取向(xiàng)爲主,以活動爲中介,通過學生參與、體驗與感悟,認識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néng),獲得自助能(néng)力,并極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的理念與新課改強調的個體情意發展與智力發展同等重要的理念是相一緻的。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dào),需要學生有穩定的學習心理。學生全面(miàn)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習,但如果不重視學生學習心理的調節與把握,學生學習就(jiù)會遇到障礙,從而妨礙他們的智力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心理咨詢個案記錄的統計中,有關學習的心理問題占有很大比例。有的認爲“我學習已經很努力了,但成(chéng)績還是太差,我苦惱極了,怎樣才能(néng)提高學習成(chéng)績?哎,一點信心都(dōu)沒有。”“一考試我就(jiù)睡不著(zhe)覺。”“複習老走神,總怕考不好(hǎo)”等等。許多學生存在著(zhe)學習焦慮、考試緊張的心理症狀,他們情緒低落、精神憂郁,導緻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néng)力的下降,嚴重的會形成(chéng)學習心理功能(néng)性障礙。實踐證明,培養學生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對學生全面(miàn)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對教育的挑戰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現階段加強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及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學生健康成(chéng)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課程開發的目标

(一)認知教育目标

  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了解有關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标準。使學生在對自己的認知特點了解的基礎上,學會在學習中自覺運用認知規律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

潛能(néng)開發:使學生認識到人的潛力是巨大的,通過科學的教育和訓練,人人都(dōu)能(néng)夠取得成(chéng)就(jiù)、有創新精神。了解直覺思維、特異思維、創造思維和多元智能(néng)等知識和規律,使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能(néng)力等一般認識能(néng)力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生的基本學習能(néng)力、數理邏輯能(néng)力、身體運動能(néng)力等多元智能(néng)得到充分發揮,有較強的創造力。

  心理衛生教育:使學生了解心理衛生知識,懂得講究心理衛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态度,養成(chéng)良好(hǎo)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學會科學用腦;避免由于學業成(chéng)績不良導緻的恐學、厭學、自卑、考試焦慮和學習疲勞等不健康心理的發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知識教育,預防性生理和性心理問題的發生。

(二)情感教育目标

  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在對人的情緒和情感活動的規律、青少年情緒活動的特點有所了解的基礎上,能(néng)夠正視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充分認識到控制自己情緒活動的必要性,學會有效調節、恰當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處理自己的情緒困擾;自覺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建立正常、積極的情緒生活。

  潛能(néng)開發: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néng)力,有較強的道(dào)德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有主流的美感;有較強的好(hǎo)奇心和求知欲,有學習成(chéng)功的快樂和探索自然奧秘的理智感。有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和高級的需要;在生活和學習中自覺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經常保持樂觀、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學生的情感機制與其他心理機制一道(dào)協調地發揮作用,使他們的身心發展達到最佳功能(néng)狀态。

  心理衛生教育:了解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特點和不良情緒産生的原因,教會學生把握和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合理宣洩自己;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方面(miàn)的指導,使之掌握調控情緒的各種方法,預防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障礙的産生。

(三)意志教育目标

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了解意志在完成(chéng)活動、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重要性;對自己的意志品質有所了解,自覺進行意志的自我磨練,有一定的挫折容受力;培養良好(hǎo)的心理品質。

潛能(néng)開發:使學生有比較強的挫折承受能(néng)力,有正确的競争意識,既敢于競争,争取勝利,對于失敗又能(néng)夠超脫;培養良好(hǎo)的意志品質,提高意志的自覺性——有明确的目的和遠大的目标;增強果斷性——能(néng)夠在面(miàn)臨緊急情況時頭腦冷靜、在對情況作出正确分析的基礎上當機立斷;培養堅忍性——在執行活動中,能(néng)夠抵抗和排除各種主客觀誘因的幹擾,遇到挫折和困難不灰心喪氣,有堅強的毅力;鍛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約束自己的言行,有特别強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引導學生進行意志力的自我鍛煉,提高自我反省、自我監督、自我鼓勵和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心理衛生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克服和矯正獨斷性和易受暗示性、優柔寡斷和冒失草率、任性和懦弱、頑固和執拗等不良意志品質,預防說謊、逃學、盜竊、打架、性罪錯等行爲問題的發生。

(四)個性教育目标

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了解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對人一生的影響;通過個性教育使學生能(néng)夠正确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建立符合自己實際條件的自我概念;學會調節、控制自我,發展自我,進行自我教育,自覺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

潛能(néng)開發:培養學生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幫助學生正确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形成(chéng)正确的自我意識,認識現實世界對人的要求,自覺進行揚長補短,主動适應周圍環境,完善自我。

心理衛生教育: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預防精神空虛;教育學生認識自己的氣質和性格的優缺點,注意揚長避短,預防偏狹性格形成(chéng);教育學生正确、客觀評價自己和别人,形成(chéng)客觀的自我概念,預防自我同一性混亂導緻的過分自負與自卑。對中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hì)情。因爲,心理素質是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chéng)的較爲穩定的心理品質,它包括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就(jiù)目前看,加強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和理想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培養學生良好(hǎo)的個性是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

(五)年級分層目标

    心理素質是個體整體素質的基礎,學生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一般不同年級學生在智力方面(miàn)是有差别的,即獲得知識是有多有少的;一般不同年級學生在個人經曆方面(miàn)也是有差别的,即初中新生都(dōu)有"中小過渡現象";初中二年級有"八年級現象";初中畢業生有"升學擇業現象"。因此,我們在初中年級裏構建的如階梯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力圖在初中各年級依據不同年齡學生心理特征來實現不同年級的教育目标。

三、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

(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創立的團體動力學理論

著(zhe)重從本質上探索團體内各種潛力的交互作用,團體對個體行爲的影響等内容。勒溫的團體動力學的主要觀點如下:團體并非是互不相幹的單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由互相聯系的個體所構成(chéng)的一個有機整體。由于團體成(chéng)員對共同目标的追求和對團體内一定價值規範的認同和遵守,使得團體内具有個體所沒有的動力特征及團體凝聚力,團體凝聚力的形成(chéng),有助于團體成(chéng)員安全感的滿足及對團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的産生。在具有内聚力的團體中,團體個體成(chéng)員將(jiāng)自己的動機、需要與團體目标緊密的連接在一起(qǐ),自覺地爲實現團體目标而努力工作,促使個體成(chéng)員的思想、行爲與其他團體成(chéng)員趨于一緻。可見,通過團體來改變其中個體成(chéng)員的行爲要比單個改變的行爲更爲容易,而在一個具有内聚力的班集體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比單個教育學生的效果好(hǎo)。

(二)發生認識論

它認爲活動是一切認識和心理産生的源泉。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jiāng)活動視作其整個理論的邏輯起(qǐ)點和中心範疇,并從心理學的角度論證了個體的認識産生于主體的活動,活動時主體認知結構不斷形成(chéng)、豐富和發展。他認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主客體的分化都(dōu)離不開活動這一中介物,借助于活動,主客體得以不斷的互爲建構,體現了主體的能(néng)動性和認識發展的無限性。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爲當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活動的形式開展提供了較爲科學的理論依據。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

它強調以人爲本,認爲人身上都(dōu)有巨大的潛能(néng),具有自我指導的能(néng)力,人人都(dōu)具有自我實現、自我完善的傾向(xiàng),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調信任、尊重學生、重視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在适當的情境中,通過自我教育實現自己的潛能(néng),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這些無一不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體現。

  此外,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建構主義、社會學習理論也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四、課程開發的内容

發展心理學指出随著(zhe)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由低級向(xiàng)高級、由簡單向(xiàng)複雜、由不完善向(xiàng)完善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年齡特征,而且即使是同一階段學生的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導緻學生在成(chéng)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産生的心理問題也有所不同,實際需要也不同,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實現課程的目标,就(jiù)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針對性地選擇課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内容可以分爲:學習、人格、生活和職業四個方面(miàn),這四項課程内容又有不同的要求。

(一)學會學習。學會學習能(néng)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注意和記憶能(néng)力,學會學習的策略能(néng)做好(hǎo)自我意識的教育,使學生更好(hǎo)地認識自我;

(二)做好(hǎo)人際交往的教育。學會與父母、教師和同伴兒童的交往側重休閑、消費和生活适應,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态度和良好(hǎo)的生活習慣初中學習、人格、生活、職業訓練學生的學習動機、意志和方法策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面(miàn)的了解,學會認識自我、欣賞自我,能(néng)正确調節情緒,面(miàn)對挫折;

(三)學會與其他成(chéng)人的溝通。側重休閑、消費和生活适應,爲适應未來的生活做好(hǎo)準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néng)力、特長、興趣和社會的需求,做好(hǎo)職業選擇和準備的基礎高中學習、人格、職業,學會自我計劃、自我調控學習,使學生全面(miàn)提升學習中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學會與他人間的交往的技巧。如寬容、傾聽,克服嫉妒等;

(五)學會調節情緒。使自己的情緒處于健康狀态;從性别角色、與異性交往和青春期自我保護等方面(miàn)進行性心理的教育。

五、課程的實施途徑與方式

選擇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教育途徑,對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當前中學教育實際和中學生心理健康實際,應在以下幾個方面(miàn)著(zhe)力。

(一)課時安排。初一、初二、初三的各班除按照《浙江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的要求每周安排一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各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每月至少安排一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

(二)地方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課程。一至三年級都(dōu)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含情緒的調節和親情的教育)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xiàng)。

(三)按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技術去操作。初一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遊戲和活動爲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hǎo)氛圍;初二年級以活動和體驗爲主,在做好(hǎo)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初三年級以體驗和調适爲主,并提倡課内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四)個别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靈驿站)進行個别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爲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于極個别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néng)夠及時識别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爲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q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dào)。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hǎo)心理素質的養成(chéng),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爲影響孩子。

(七)加強領導。我校成(chéng)立十五中學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師資培訓,開展教師自學自勵活動,逐漸使全校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工作。

時代呼喚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必須具有良好(hǎo)的心理素質。加強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保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六、課程的評價與完善

(一) 以教師自評爲主。評價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爲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爲主,以教師是否營造有益于學生心理的課堂氣氛爲主。因爲對學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影響是課堂上所形成(chéng)的有益于健康的氣氛。這種氣氛能(néng)影響學生的人生目标和他們的憂樂。事(shì)實上學生上課時的心境對他們的學習和表現都(dōu)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言語、動作、思想對學生的行爲方式均産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力深遠而持久。教師培養師生之間良好(hǎo)關系是決定教室内有益于健康氣氛的主要因素。教師應當爲所有學生創造一個共同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安然地感到他們是受這個集體和教師歡迎的。教師的自私感、對學生的偏見、害怕顯示感情、價值觀念、成(chéng)見、歧視、社會階層隔閡感等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二)對學生體現多元評價:及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教學中注重收集各種資料,學生最終得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參與得60%分+其它活動參與得20%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得20%分。分數折合爲等第記入學生素質報告冊:優(85——100)良(70——84)達标(60——70)待達标(60分以下)。

(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在評價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miàn):

1.自我調節。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自我教育,必須通過自己"心理運動"才能(néng)起(qǐ)作用,隻被(bèi)動地接受,這不能(néng)達到心理健康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合力達到學生自我調節良好(hǎo)心理素質的目的。

2.協同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和中介,它與其他各種教育有著(zhe)密切而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單一地爲抓"心理"而抓"心理"是絕對不可能(néng)達到目的的,它必須依靠各方面(miàn)的力量。首先社會教育要跟上,全社會都(dōu)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家庭教育更要重視。在學校,德、智、體、美各方面(miàn)必須滲透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内容,政教處、教務處都(dōu)要抓,寓于教育教學之中,寓于各項活動之中。從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miàn),在教育體系中滲透,來達到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

3.循序漸進。循序漸進是心理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個性心理特征的發展同樣如此。從心理衛生的角度看,"漸進"意味著(zhe)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避免因爲盲目加快教學進度而導緻學生心理發展在某些環節上出現"斷裂",從而引發各種不良心理反應。漸進表現在積少成(chéng)多、潛移默化、由潛在變化向(xiàng)顯在變化發展。對學生進行塑造和培養也應是逐步遞進式的,切不可急于求成(chéng)。若急于求成(chéng),一味采取強制性的高壓手段或過分嚴厲的懲罰措施,則不僅不利于學生積極地調整、完善自己,而且會引發抵觸、抗拒心理,導緻消極甚至破壞性情緒。

4.因材施教。學生由神經過程特性決定的四種氣質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具有明顯不同的動力特征,而在性格上同樣存在著(zhe)處事(shì)态度和行爲傾向(xiàng)的差異。對抑郁質内向(xiàng)氣質者,尤其是具有抑郁質特征者,需要表揚、獎勵時宜采取公開的方式,以鼓勵其發展外向(xiàng)行爲,發揚優點;需要批評和懲罰時則應注意其氣質特征中的不利因素,采取個别的方式,以避免觸及其過于脆弱、敏感的神經,挫傷其較強的自尊心,造成(chéng)消極抵觸情緒。對膽汁質外向(xiàng)氣質者,則不宜過多采用公開褒獎的方式,否則容易導緻驕傲自滿情緒;在需要批評時,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néng)力,可适當選公開處理的方式,以利于其增強克服缺點的動力,同時又不損傷其自尊心。

5.整體協調。著名心理學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個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qǐ)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jiù)成(chéng)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個體心理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個體身心因素與外界環境的制約性和協調性,來全面(miàn)考察和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chéng)原因及其對策,同時也要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miàn)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開展。

6.保密性。保密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内容予以保密,學生的名譽和隐私權應受到道(dào)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保密性原則要求保守咨詢對象談話内容的秘密,不得對外公開咨詢對象的姓名,拒絕任何關于咨詢對象情況的調查,尊重咨詢對象的合理要求。替咨詢對象保守秘密是咨詢雙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替咨詢對象嚴守秘密也是倫理道(dào)德的要求。保密既是雙方建立和維系信賴關系的基礎,也是維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名聲信譽的大問題。


0
上一篇: 2019年長虹中學參評武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 武漢市長虹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實施方案